為什麼半導體IC製造要從8吋製程轉換到12吋呢?主要目的就是能降低客戶(產品)的成本,因為用12吋製程生產後,會使每顆晶粒最後的成本比8吋製程便宜。(假如只有這樣的回答,那就太粗糙簡單了)


為了達到成本更低的目的,機台製程從8吋轉換到12吋的成本評估就非常重要。通常,生產成本的主要來源分類可分類如下:



  • 固定:機器採購成本(資產折舊) 
  • 固定:機台設置成本(機器Hookup及IT設置之成本折舊)
  • 固定:廠務環境設施(租金)成本(攤提)
  • 固定:操作人力成本(估算)
  • 固定:管理成本(估算)
  • 變動:機器維修保養成本
  • 變動:加工所需物料成本
  • 變動:加工所需廠務成本
  • 變動:專利授權與其他

 


而上述成本來源與製程技術能力非常相關,再加上機台的生產量(或Throughput),我們就可估算12吋製程加工的UCOOUnit  Cost Of Ownership),UCOO可做為機台(廠商)選擇的重要評估指標。接下來,把從8吋轉換為12吋製程的衡量基準,若UCOO(12吋)沒有小於UCOO(8吋)´70%,我們不應該冒然著手進行12吋工廠的興建計畫。


我們訂定一個評核指標


Unit COST(12") < Unit COST(8")´70%


為什麼是70%,筆者認為這樣才可以讓客戶立即得到轉換至12吋製程30%成本降低的好處。


另外,假設12吋的晶粒比8吋晶粒多2.25倍,那12吋成本只能比8吋成本多2.25´70%=1.6倍;


由此再分各項成本展開如下,



  • 機台採購成本
  • 廠務環境建置成本
  • 人力操作成本(per wafer)
  • 物料成本(per wafer)
  • 其他費用等等

 


也只能比8吋當時的成本1.6倍還小。


 


 


。。。。<待續>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K 的頭像
    LK

    雅心曉情

    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